专题文章 > 正文

姚璐怡:一路繁花盛开

2020-04-30 11:29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讲述人:姚璐怡,德清县星辰社会工作服务社总干事,社会工作师,从事社会工作5年

第一次听说“社会工作”这个名词是在2010年手足无措挑选专业类别的时候,即使查看了百度百科,依旧不是很懂。后来拿到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突然有种“命中注定”的感觉。从2010年2018年,在这将近9年的时间里,从专业学习到实务践行,对社会工作的认知也从荒芜到盛开,从逃离到追逐,虽有过失落、有过忐忑、有过放弃,但更多的是一路采撷的喜悦、坚定和信仰。

从2010年到2014年,专业学习的4年中,记得回答最多的就是“社会工作是什么?”“社工是义工么?居委会大妈么?”往往那个时候,只能用干涩的言语来回答他们:“社工不是义工,是专业的助人者,社会工作有自己的理论,自己的技巧,专门去帮扶弱势群体。”但往往没有通过实践的回应是缺乏说服力的。于是在校内4年时间,除了不断扎实自己的理论基础,也多次参与校内组织的各类社工服务,包含大学周边社区的业主委员会换届选举、老年人兴趣小组的开展以及脑瘫儿童的关爱工作等。

2015年3月,我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一线社工。记得当时做的第一个项目是暖心行动社会救助项目。走访了莫干山镇以及洛舍镇196户家庭,筛选出60名重点家庭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服务,链接资源、增能赋权协助其更好的面对困境,我也从中学会尊重、倾听和陪伴。第二个项目是“健康青春美好未来”流动人口成长项目,面向企业流动人口开展“我的青春我做主”成长小组、婚恋咨询以及生殖健康讲座等。在这个项目中,学到的是整合资源、痕迹化管理。随后操作过社区矫正项目、“情系功臣”社会化优抚项目等,学到的是相信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改变的潜能、学会了用优势视角看待人与事物;也成功代表机构申请过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学会了更加规范的操作项目。

2016年,我作为晨曦社工的项目部部长,负责“关心桥驿站”青少年社区矫正项目,根据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他们面对过去,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心态,恢复社会功能,从而实现再社会化。在这过程中,一直提醒自己做到无条件接纳,即使有时候无法赞同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和行为,也相信服务对象当前不合理的思想与行为有其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原因。除了做项目以外,我逐渐往社会工作的微观层面(个案以及小组)发展,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服务对象,有脾气暴躁、扬言要“摔死你”的孩子,有不愿意走出家门的青少年,有身处于困境依旧坚强的妈妈,有拉着你不让你走,一直跟你絮絮叨叨的长者;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自己内在的角色也逐渐发生变化,“我”的角色变成“社工”的角色,用社工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思考探索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

2017年是继往开来的一年。这一年中,项目的服务内容不断细化、项目评估逐步优化、各方也越来越看重服务的创新,外部环境有利,个人内在动力足,这些都使工作往上走了一步。4月份我成为德清县星辰社会工作服务社的总干事,并负责“幸福邻里”中心的运营以及儿童、青少年社工服务项目。在这过程中,学会了更加全面的看待自己,肯定自我的同时,也接受自己专业能力上的限制,并对自己抱有合理的期望,从而努力去发展自己的潜能。在运营“幸福邻里”中心的过程中,明白了即使一件很不起眼的事情,如果你肯花心思去做,也会收到不一样的反馈。比如在社区活动中可以在给活动设定目标的时候,添加一条让参与活动的80%的社区居民认识你,叫的出你的名字,那就需要在活动中设置相互认识、并验证的环节,在目标达成的同时也会增加居民对社工的认知程度。社工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从细微之处着手,从而使得服务最大化,更加容易去感受成长的变化。同年,在德清县检察院以及团县委的支持与推动之下,依托“幸福邻里”中心,建立“未成年人观护基地”。社工则在附条件不起诉期间对青少年进行考察帮教工作。通过每月两次的个别访谈、家庭访谈、家庭辅导、公益活动等形式互动,共同与其回顾生命历程,参与正向的生命体验,以便能正视并修正越轨行为,改善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更为顺利回归社会。

2019年,机构承接运营的邻里中心由2家变成5家,机构成员由原先的4名到12名,机构越来越注重社工的服务输出能力以及专业能力,我带领机构朝着一开始所设定的愿景以及宗旨一步一步往前走。

求学4年,从业近5年,一路磕磕绊绊,一路繁花盛开。深信社工从来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需要我们的真心、爱心、耐心、用心去浇灌她。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