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 正文

立足青海省情 关注百姓福祉

2014-10-15 15:13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春秋十度,奋进十载,十年的辛勤耕耘,十年的探索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足迹。春华秋实,相信我们这十年的历程和成就,必将浓墨重彩地载入我省社会工作的发展史册。青海省社工协会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回首过去,协会的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得益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等社会组织的鼎力相助,得益于全体协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藉此协会成立十周年庆典之际,我谨向所有对协会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组织和个人表示由衷的谢意。

作者:青海省社工协会会长   克 保

2014年6月4日,我们将迎来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成立十周年的喜庆日子。

春秋十度,奋进十载,十年的辛勤耕耘,十年的探索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足迹。春华秋实,相信我们这十年的历程和成就,必将浓墨重彩地载入我省社会工作的发展史册。

十年前,国家民政部经过机构改革,对部属社团进行合并、重组,只保留了两个由部级领导干部兼任协会会长的社会组织,社工协会即在其中。在一个全国性的会议上,民政部领导明确提出,要求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同样应该这样做。按照这一要求和青海省的发展实际需要,省民政厅党组决定,由我兼任会长,在西部地区率先正式成立了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

当时,协会起步较难,没有资金,没有人员,没有办公场地,堪称为一穷二白。但是,我们深知全省民政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更多,难题更大。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协调,人才队伍的建设及培训,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等等很多工作,政府部门无法全部包揽,也无力全部包揽。特别是青海省地域偏远、少数民族人数众多、经济发展滞后等客观情况,构成了青海地区特有的省情实际,较之于发达地区其社会救助需求则更多。这就更迫切地需要能有得力的社会组织,协助政府多做拾遗补缺的工作,对社会问题加以研究,为全省社会工作给予全面服务,在化解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当时的困难有多大,只要是认准的事情,我们就决心要把它做成,并且做好。应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尽快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社会组织——社工协会,这一决策是及时的,方向是正确的。社工协会从零起步,发展至今,十年所做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也已经充分地验证了这一点。

2004年6月,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首先帮助协会解决了10万元的开办费用,省民政厅又尽力为协会解决了必需的办公场所,我们觉得,一个组织从起步开始就应该是高起点,正规化,这不仅只是体现在基本的办公条件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人员的构成、日常的管理和长期的工作中。人是办会的第一资源,选人用人是搞好工作的基础。我们吸收了即将从省民政厅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三位同志到协会:一位是副厅级领导干部喇英才,安排他到协会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协会常务工作;另外两位是正处级领导干部高福寿和梁瑞林,共同担任协会的副秘书长,同时分别兼任办公室主任和宣传部长。这三位同志都是有着20年以上领导工作经验和基层工作经验、热爱和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老同志,有着较高的全面素质。实践证明,他们在协会的各项工作中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了大量实际工作。特别是喇英才同志,他思想活跃,组织能力、工作经验和实干精神都很强。10年来,他呕心沥血,执着追求,不遗余力地去寻找项目,争取资金,管好用好每一笔捐款,忘我地奔忙在协会工作的最前沿,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困,为了我省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可以说,他立下了汗马功劳。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班人,加之近几年又陆续充实了一批新生力量,实现了人员的合理流动和新老过渡衔接,才使得协会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思路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出路。工作班子搭建起来之后,我们首先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确立协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定位。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认为在青海这样一个贫困人口较多的西部省份,不能完全效仿发达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而要紧密结合青海实际,探索性地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路子。最后,我们在协会秘书处内确定了思想统一、意见统一的办会方向和宗旨,从此开始了协会“雪中送炭”工作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协会自成立以来,秉承“以人为本、发展公益、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办会宗旨,把“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贯穿于全部工作的始终,十年来,不畏艰难险阻,不断创新进取,广泛筹集社会资金,积极开展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助贫、救灾等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围绕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社会实务,努力搭建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培训,不断提高社会工作实践中各类人员特别是社工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为推动我省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年期间,协会共实施了40多个公益项目,募集社会资金6500多万元,受益面几乎覆盖全省各地,直接受益人群达10万人之多。仅此这一组数据,协会的工作和成绩,基本可以略见一斑。其中,我们实施的人畜饮水工程、助医助学、人才培训、绿色扶贫、玉树抗震救灾等公益项目,都获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广泛影响。特别是2009年9月,我会与国家民政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开始实施的“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手术康复计划”率先启动,之后,被民政部推广到全国12省(区、市)。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摸索和总结出了“几个一点办大事”(即:在资金筹措上医院减免一点,民政部门补助一点,基金会资助一点、医管办报销一点)的多方合作的医疗救助模式,较好地实现了政府、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和患病群众的协同配合和高效救助效果,使得这一项目在深圳举办的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中,荣获了《公益慈善【实施】项目》金奖。2011年,为了帮扶困难地区群众利用偏僻山区土地资源优势增加收入,协会千方百计争取了50万元项目资金,实施了“绿色扶贫核桃树种植项目”,资助民和县前河乡三个村的村民种植核桃树20000多棵;资助黄南州儿童福利院种植核桃树、苹果树等各类树苗18000多棵,尝试性地走出一条“绿色扶贫”的新路子。使得这一“青海省绿色扶贫核桃树种植项目”在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中荣获了《公益慈善【创新】项目》铜奖。

10年来,我们在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上学难、吃水难”等最直接的民生问题的同时,注重将“授之以渔”的理念,落实到协会的工作和实施项目中。用较大精力和财力抓好对社工人才的培训,先后培训各类社工人才5000余人次,使不少学员通过学习培训,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理论素养,逐渐学会用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千方百计地去为服务对象排忧解难。他们中的很多人,第一次拿起笔来撰写论文和社工案例,成为我们编辑出版的《青海社会工作探索与实践》一书的作者。 为了创新社区社会管理与服务模式,我会还率先在西宁市城中区前营街社区等10个社区挂牌建立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在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青海省社工协会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回首过去,协会的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得益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等社会组织的鼎力相助,得益于全体协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藉此协会成立十周年庆典之际,我谨向所有对协会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组织和个人表示由衷的谢意。

回顾过去的十年,是为了见证和分享协会的艰难起步、发展创新和丰硕成果,更是为了总结经验,不断前进。成绩,只能归于昨天;明天,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后,社会工作的影响日益扩大,越来越多地赢得广泛重视,这对我们的社会工作既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各地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在青海省社工协会成立十周年这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承载着更多的历史使命。我们相信,青海省社会工作的前景更加广阔,愿我们共同努力,谱写出更加恢宏壮丽的新篇章!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