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 正文

雪中送炭 乐在其中 ——协会十年往事散记(3)

2014-10-13 16:52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增进社会和谐,是社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社工协会工作的10年里,以“助人自助”的理念,干了几件为身边百姓雪中送炭的实事,现在回想起来挺有意思,特记录如下,与大家共享。

朱元和朱文两兄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一点也不假,2013年11月,在学校读书的弟兄俩怎么也没有想到祸从天降,父亲在摆弄自己的三轮车时,车突然冲向崖边,父亲急忙前去用身子挡住,不幸让车直接冲撞,当场身亡。这消息来得太突然,犹如晴天霹雳。朱元和朱文家居住在民和县前河乡丰二村朱家咀子社,民和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朱家咀子更是极贫,全社没有一亩水浇地。正常年景,小麦亩产400—500斤算丰收。十年九旱,遇到旱年,一亩地只能收个几十斤。近20年,本有近30户人家的朱家咀子,现只剩6户。其他人拖儿带女,投亲靠友等举家迁往海西州德令哈等地谋生。留下的几户种几亩地,再外出打工挣点零花钱,吃饱肚子倒也可以。为了脱贫,父母亲咬着牙叫弟兄俩去上学,盼着以后有个出息,离开这穷地方。弟兄俩也没辜负大人的希望。朱元读初三,在近60名同学中成绩占20名前后,朱文读六年级,在全班50多名中成绩保持前10名。老师喜欢,家长高兴,认为弟兄俩将来能有出息。天崩地裂式的灾难降临了。以后的日子怎么办?母亲在哭,弟兄俩在哭。学还能上吗?学费生活费怎么办?我们村的喇登伟将这噩耗告诉了我,使我深感震惊,我回想起父亲在我读高中一年级时病故,母亲喊天哭地,为我弟兄们的生活、为我如何继续读书发愁的情景。同样的遭遇同样的命运,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我想应该帮,应该让弟兄俩坚持上学,怎么帮,我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首先做好心理辅导,让弟兄俩及母亲不回避现实坚强起来,擦干眼泪勇敢地面对灾难。二是尽快找到愿意给予资助的机构或个人,对俩兄弟能给予学习和生活上的支持,以使二人放下包袱,全身心投入学习。主意打好后,我想起靳永存同志(他曾经给我单位开过车,现已退休)。他曾提出其女儿(研究生毕业后在西宁工作)靳玲有意资助一名贫困学生。我将朱元的不幸告诉了他,问他还资助不?他说回家商量一下。第二天他答复说,全家人一致同意给予帮助,帮助朱元一直到大学毕业。除每年资助一定数量的现金外,还可买些衣服等。朱文怎么办?我给香港苗圃基金通了电话,想申请资助,又给青海省回族撒拉族救助会的韩文科会长说,韩会长满口答应。3月9日,我领上靳永存师傅去朱家咀子朱元家。靳师傅一次性将2000元现金和几件衣服送给他们,我也给了1000元。希望他们面对困难不要低头,不放松学习,以好的成绩努力考取大学,成为一名对家乡、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至于生活上的困难,我们共同克服,母子三人听后频频点头。雷鸣电闪是可怕的,冰雹雪灾给人以打击,但只要坚强面对,乌云再厚也有散去之时,人间大爱的阳光总会照暖淋湿了身心的人。

半瘫的村支书站起来了

2014年的春节刚过,又一个陌生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里反映:他是民和县官亭镇别洛村的村民,他们村的马雷色,干了10年支书工作,现在躺在家里动不了。曾到省人民医院检查过,诊断结果是脊髓内长了一个瘤子,压迫了神经引发了半瘫。医院让准备20多万元钱,从北京请专家做手术。电话中说:别洛村是个自然条件很差的干旱小村,农民收入很低,要凑20万元手术款那简直是做梦。村里的阿訇作了动员,村民们自发的捐了一些,但这些都是杯水车薪,离解决问题还太远。马书记才40多岁,以后的日子还长,老躺在炕上不是个办法,希望你帮帮忙。我叫他来西宁,见面后再谈。第二天,马雷色的3名邻居作为代表来到我家,带着省人民医院的诊断书及脊髓长瘤处的大幅照片。我说:首先可以给你们表个态,我们愿意尽力帮助,但能帮到什么程度还不好承诺。我们先去找专家咨询一下,然后再确定下一步的行动。上班后,我们一块儿坐车去仁济医院找骨科专家钟生财。钟主任原先是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骨科主任,今年72岁了,退休后被聘请到仁济医院,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使他成为青海省骨科方面的权威。我是几年前认识的,钟主任的医术高超,更可贵的是医德优良。不管什么人他都一视同仁,一丝不苟。钟主任看了片子后说:这个诊断很清楚,就是长了瘤子,神经不通造成半瘫,需要做手术,你们从民和开个转诊单过来就行,并当即开了住院证。

过了两三天,马雷色拿了转诊单住进了仁济医院。我买了几斤水果去看他,鼓励他不用发愁,我们大家努力,相信病会治好的。过了几天,陪护人员打电话:一个星期过去了,医院不知道有什么打算,一点动静也没有,显得有点着急。我又去找钟主任问情况,钟主任说:这个星期内可以做手术,但要跟他们商量,如相信我们就给做,不放心还可以从北京请专家来。我将钟的意思告诉患者和家属,让他们拿主意。没过几天手术成功进行,又住了约20天治愈出院。3月16日,陪护人员来电话说:“病人明天就要出院了,我们想请你和钟主任喝个茶以表感谢”。我说:“病治好了大家高兴,这个茶就不喝了,医院的人我也不请,你们的心意领啦,茶就免了,回去好好休息吧”。这次手术治疗共花了3万多元,患者本人承担1.4万元。马雷色重新站起来了,本人高兴,家人高兴,村民高兴,皆大欢喜。

马雷色的故事使我感到:一是现在有些政策宣传不到位,老百姓不了解,以致该享受的享受不了,病也就耽误了,甚至不明不白的把命送了;另一点,个别医务人员不精业,从患者的角度思考不够。所以,医患关系紧张很大程度上与医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不当有关系。医生只要把患者当亲人,对症治疗与心理沟通相结合,医患之间是可以和谐相处的;第三,作为社会各界应将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视为义务,不管是什么民族,不管是男女老少,也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有机会就去帮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多一份关爱就少一份浮躁,就少一点纷争和矛盾,社会就多一点和谐和温馨。

溪桥变“喜桥”

2010年春,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盛敏华主任打来电话说:基金会有个小项目,就是修建小桥,每一个资助5万元,青海有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毛主席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有句名言:“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建这种溪桥究竟需要不需要?哪里需要?我和同事们专门赶去大通县,在民政局干部的带领下,前后跑了近10个地方。这个溪桥项目建设一是急需,二要适当(每个只资助5万元,太大了就建不起来),三是村干部要强,群众要有积极性,四是时间紧迫(要求七一前竣工)。经过实地调查,我们确定先在东峡乡多隆村修建。该村北边有一条小溪,流量在3立方米/秒以上,村民在小溪上搭了两根电线杆,勉强地从上面走。老人和小孩行走很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滑进水里。当我们去调查时,村里的包书记,靳主任强烈希望给建一座,以解决小孩过河上学的困难。后子河乡尹家寨村原先有一小桥,每天有上百辆各种车通过,不仅解决本村的,还有邻村互助县两个村的拉运车来往,可惜给重车压断了,现在三个村的村民拉东西极不方便。调查清楚后说干就干,四个小桥按时保质保量竣工了。为了防止重车压塌,多隆桥只允许手扶拖拉机和行人通过,其它三个桥桥面的厚度均达30公分,可以承受8吨的重车通过。6月29日,多隆河边彩旗飘扬,上千群众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江副会长与江铃汽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一起庆祝溪桥的建成。小小的四座溪桥解决了数千人群众的难事,承载着各种车辆的往来,溪桥虽小可它的确是名符其实的“喜桥”啊!

智玉村有了医务室

省人大常委会农牧委员会主任切生是海西州都兰县沟里乡人,曾担任过都兰县县长,海西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等。有一天,他找到省社工协会,反映智玉村的困难。智玉村是都兰县沟里乡的一个纯牧业村,与果洛毗邻,海拔近4000米。全村有152户478人,全是藏族。从智玉村去乡政府不通公路,只有便道,还要多次过河。几十公里虽不算长,可骑马前去那可真不容易。村民买东西难,小孩上学难,但最难的还是看病。村里有一名藏医,还有一名曾学过医的村医,只因没有医务室,就连小小的感冒、拉肚子也得去乡卫生院。他提出有什么办法帮助建个村医务室,把两名村医的作用发挥出来,就近给村民看个常见病。我把情况反映给了救世军驻青海代表陈主任,提出一块儿去智玉看看,以便作出评估。她同意后,切生、陈主任和我前往智玉,第一天住都兰县城,第二天早早起床后又赶路,虽说200多公里的路程不算远,可是从香日德到沟里的70公里全是砂石路面,从乡政府到村又是在沿河的草滩上寻路走,让我们整整走了5、6个小时。到村后,我们听取了村干部和村民的意见,他们认为有个村医务室十分必要,强烈希望给予帮助。根据村民们的期盼,救世军资助24万元,建了五间房,还修了围墙。基本满足了就诊室和药房的需要,还安放了少量病床。一个简易实用的医务室在海拔4000米的智玉村建起来了,村民们再不用为一点小病跑乡上了。

甘家川人也喝上了自来水

喝上自来水对许多地方的人来说不是什么稀奇的,但对甘家川村的群众来说就不一般了,让我给大家说道说道。甘家川位于民和县东南部的前河乡,与黄河的直线距离不足10公里。全村130多户人,分散在长达9公里的一条沟里。老百姓平时吃的水既不是泉水,更没有自来水,而是河沟里流淌的浑水,不仅浑浊而且里面还有各种粪便等。他们把水挑回家后放上一、二个小时后再使用。何时能吃上个纯净的自来水,这是全村500多人梦寐以求的事。当我们给甘家川村一河之隔的茫拉村解决了自来水后,他们的这种企盼更加强烈了。在田家——茫拉自来水项目竣工典礼上,甘家川的村支书和村主任便找上我,恳求也帮帮他们,让老百姓也能早早喝上干净水。甘家川人的要求是合理的,他们的困难是值得同情的。经调查,在离甘家川村一公里远的田家村范围内,有一股不小的清泉水,每天都白白地流进河沟里。如果把这泉水利用起来足够满足甘家川人畜饮水的需要。这个泉水地势高,铺设上塑料管,水便能自流而下,不必用水泵。根据情况,我们找土专家拟了一个方案,全线9公里,设了几个检查井,泉眼处建一小蓄水池,又在3个自然村各建一个约40m³的蓄水池,从蓄水池用细管子将水送到各农户家。如挖土方的工作全由村民承担,总的预算约23万元即可。我们将项目书交给救世军驻青代表,他不知怎么想的,又跑去找县水务部门,结果水务部门预算做了80万元。资助方认为数额太大不愿意承担,这事就此耽搁了2年多。后来,那个驻青代表离开了青海,救世军又派来谭红波做驻青代表,我又两次领谭去甘家川,仍希望救世军支持这一项目,让甘家川人早早喝上干净水。这次总算成功了,总投资24.6万元,其中含协会的工作经费0.76万元。项目施工开始后,我们请了一位土专家让其指导,给人家仅仅付了3000元的报酬。经过村民两个月的努力,自来水项目建成了,纯净水流进了百姓家。村里还在路边立了一块“饮水思源”石碑。港澳救世军总指挥傅三川前去查看时,还在碑前照相留念。第二年春天,整个民和地区干旱无雨,村民们用水壶接水浇灌玉米,当年亩产均超1500斤。

甘家川人总算有了自来水,但它来之不易,从中使我感受到:办任何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世上没有捷径,天上不会掉馅饼。为了群众的疾苦,我们要经得起挫折,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想一想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这点困难算什么呢?挫折是坏事,但他可以磨练人的意志。这就是坏事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成好事,辩证法就是如此奇妙。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