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 正文

雪中送炭 乐在其中 ——协会十年往事散记(4)

2014-10-13 16:52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增进社会和谐,是社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社工协会工作的10年里,以“助人自助”的理念,干了几件为身边百姓雪中送炭的实事,现在回想起来挺有意思,特记录如下,与大家共享。

群众是英雄

2004年的一个冬日,加拿大基金的赵小姐来青海召集一个由社会组织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我有幸参加。在会上,我谈了省社工协会成立时间不长,希望双方以后能加强合作的意向。

在这前后,民和县民政局隆成武局长送来一份报告,意思是田家村几个社都有自来水,而第5社却吃不上自来水。如果再花上几万元,将塑料管接到已拉到4社的水管上问题就解决了。于是我们前往田家村,在看隆局长谈的工程时,发现茫拉村与田家村紧相连,便乘车又去茫拉的地盘上。坐在车上量了一下,从接水口到茫拉最下边的农户约7公里。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我们调整了原引水的方案,计划将田家5社和茫拉全村的吃水问题一并解决。方案中主要是埋设7公里的塑料管,在各自然村庄建一供水房,让村民到供水点打水,这样共需申请资金11万元。协会将这一方案报加拿大基金,赵小姐专程来实地调查评估,回去后进行了研究,该引水项目获得批准。

在开工前我前去动员,我说拉自来水改善生活这是大家的期望,现在项目得到批准,希望大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争取早日喝上自来水。由于群众积极性高,村干部组织得力,7.4公里的主管道土石方3天半全部挖通,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因多日下雨耽误些时间),自来水管全线贯通。这中间有3处与最初方案有变化:一是原先的主管道是坐车量的,未考虑拉管子需过沟上坡,故少预算了400米。资金缺口怎么办?我们采用管子前粗后细的办法加以解决,既满足了群众用水,又没超支预算;二是实施工程时,原本不属于田家茫拉两村的其他18户(属台其村),也希望解决一下。经测算花钱很少,于是便扩大进来,使受益总户数达245户;三是本计划的集中供水问题,在实施中,村民和村干部临时做了变动,他们认为集中供水既要修水房又要有专人负责,村民也很不方便,不如大家再凑点钱、多买些管子,直接把水引到各家各户院内,一劳永逸解决问题。人心齐泰山移,说干就干,大家自发出钱把水管拉进院里,有人还直接把水通到锅台上。

这次实施引水项目有两点启示:一是思考问题搞项目要细而又细,粗枝大叶往往误事。幸亏这次主管道只增加了400米,若再长些怎么办?资金如何弥补,工程如何如期竣工?第二点,任何时候要相信群众,多与群众商量,拜群众为师,这样,项目才能合作得更合理更完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平时嘴上挂的多,真正遇到问题就考虑少;为什么拉水管进家没有想到呢?而群众不仅想到而且迅速办到了呢?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社会工作更是群众工作,群众的热情参与是根本保证。这个项目加拿大基金资助11万元,群众自筹约4万元,合计投资15万元,出动劳力约4000个工作日,挖通7.4公里主管道,使245户人家喝上了水。而在我们举办竣工典礼之后,青海日报上有一小豆腐块式的新闻报道,内容是说湟中县某村也搞了个引水项目,主管道长8公里,解决了260户人的饮水问题,却投资了80万元。15万元与80万元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在为民服务的项目招标中,社会组织难道不可以试试拳脚吗?

下浪加村里的过水路面

大通县青山乡下浪加村是个土族聚居村,山清水秀,地肥人勤,小日子过得还是挺美气的。但有一件事一直困扰着村民。原来村北边有一条小河,河对面有近2000亩农田,河面上铺设有约1米宽的简易吊桥,单人可以从桥上行走。可是往地里拉肥料或秋收后往家里拉麦捆,只能蹚水过河,河水约40公分深,水下还有流沙,稍不小心车就陷入流沙里,前进不了后退不成。只能找其它车从河边往外拽,人还得钻到半腿深的水里拴绳子往外推。有一天,青海民族大学工会主席咎登龙来找我,反映下浪加百姓的困难和期盼。我到村里去看,只见麦子长得绿油油的,油菜正在开花,马铃薯长势良好,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可丰收后怎么弄回家又是一个心头的烦恼。现场查看结果是:要修正规桥,没有10万元以上是拿不下来的,修个过水路面可解决陷入泥沙的问题,不影响载重车过河。于是我们给村里解决了2万元钱的水泥和钢筋,村里安排人铺设了长30米宽、5米厚、40厘米的混凝土过水路面,上百户村民再也不用为过河发愁了。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教导:“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一点也不能看轻,解决好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毛主席说的太好了,过水路面虽小却完全符合毛主席的教诲,是我会雪中送炭的又一实践。

3000台太阳灶进农家

说起太阳灶不少人没见过,当然也不了解其好处了。这是根据凹面镜的原理制作而成的,先用钢筋铁丝绑成骨架,放到模板上,再用混凝土包起来,长大约1.5米,宽约1米,等晾干后在其凹面贴上小块镜片,便成了太阳灶的锅。另外用钢筋做支架,支架架在较沉重的水泥底座上。椭圆形的锅面,支架和底座构成了环保实用的太阳灶。太阳灶简便好使,男女老少都会用,根据太阳的位置可随意转动,用手轻轻一拨即可。夏天,当红日高照时,聚焦点上的温度可超过800℃,24公分水壶的水只需10多分钟便可烧开。春天和秋天,只要有阳光太阳灶就能用。在农村,太阳灶的用途广泛,可用于以烙饼子、煮土豆、炒菜、下面条,牧区还可以煮羊肉手抓呢。在湟中县一农户正在忙着龙口里夺食的战斗,壮劳力全下地收麦去了,女主人患风湿性关节炎,不能下农田割麦,便在家里用太阳灶烧开水,她不仅烧自己家里的,还把2户邻居的暖瓶拿过来,帮他们也把开水灌满,好让下地干活的人回来有水喝。

青海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老百姓平时烧水做饭有的挖草根晒干后使用,有的烧秸秆,有的砍树枝当柴烧,有的牧区把牛羊粪晒干了用,当然条件好些的也买煤烧。不论是草根、秸秆、树枝还是牛羊粪,既加大了农牧民尤其是妇女的劳动强度,也影响了及其脆弱的生态环境,浪费了资源。有一次去尖扎某藏族村发太阳灶,发现每户农家的大门口堆放着20多捆从山上砍来的树枝,每捆几十斤。试想一年得砍掉多少森林,藏族妇女们得花多大的气力啊?我们匡算一下经济效益,如果一户人家一年烧掉3吨麦草,这3吨麦草最少可养6只羊,每只羊买1000元算,一年就烧掉了6000元,现在3000户人家使用太阳灶,可增收近2000万,如果每户节省2吨煤,3000户就可节省6000吨,每户1000元算,可共节支600万元。全省约80万户农牧民,仅燃料这一项的支出就惊人。再说,农民下地干活,回家还得爬在锅台边烧水做饭,烟熏火燎更加难受,一顿饭就得一个多小时。如果使用太阳灶,省时省力省钱又环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青藏高原尤其适用。

从2004年协会成立后,我会先后从澳大利亚、香港和国内共争取专项资金近百万元,将2970台太阳灶发给16个县的五保,残疾及贫困家庭,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在发放时我们挂横幅,在太阳灶的背面喷上捐赠者的名字,以宣扬其公益精神。发放后每个获得者签上名,村委会或乡政府盖上章,我们将这原始资料加照片寄给捐赠方,让人家清楚发到何地发给何人。一般情况下县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予以报道。

老行长的愿望实现了

我们说的老行长,名叫乔正义,曾在玉树州人行当过行长,是从省人行的一个处长岗位上退下的。我在聊天时,介绍过协会在前河乡茫拉,甘家川等村实施的人畜饮水项目,他恳求也帮帮他们老家。他家在民和县中川乡民主村,位于黄河北约10公里处,全村约100多户。几年前村里曾拉过自来水,他领着我们去现场看,发现蓄水池已坏,铁管子生锈。在蓄水坑里飘满了树枝、杂草、粪便等。怎么解决呢?与村干部一块儿商量时,他们提出在离村约900米处有一泉水,如果用塑料管把水引过来,把蓄水池重新修好,用水泥预制板封闭起来,这样水质就干净了。

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先请“土专家”预算了一下,储存40吨水的蓄水池需多少水泥,多少钢筋,多少预制板,运费多少,技工工资多少。我又和有同村干部一块儿去黄河南的甘肃大河家镇,调查钢筋的价格,预制板的价格,做到心中有数。经过了解和匡算,该工程仅原材料(钢筋水泥、预制板、塑料管)及技工工资等约6万元,约1100米的土石方开挖与填埋由村民出劳力解决。但仅这这6万元从何而来?向基金会申请无把握,远水解不了近渴。民主村不少人在外工作,有的是企业家,有的官至正厅,找他们怎么样?但又否决了。有些人是不办事的,找了只会碰壁。苦思冥想,突然想起了海西州的残联理事长乔桂林,这人平常活动能量较大,也比较豪爽,办事较大气。跟他交往多年,知其也是民主村的,只不过现在老家没人住,兄弟姐妹都迁到德令哈。我动员他想想办法,共同给老家的父老乡亲们解决吃水问题,他很痛快地答应了。后来他找了2名比较熟悉的老板赞助了6万元。该工程历时2个月,在进水处(泉眼)修了一小蓄水池,然后埋设了900米的60公分塑料管,用管将水引入40立方米的封闭的蓄水池中,大蓄水池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上面覆盖预制板,以确保再不被杂物污染。从蓄水池又向外埋设了200米的排水管,若蓄水池里水满后可自动向外排放。在项目实施中,老行长还自掏腰包捐了5000元,他说是一点小意思,略表寸心。去年老行长去世了,但乡亲们喝上了纯净水,他也可安息了。这里有点感受是:要善于发掘各种有用的资源,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应是该提倡的。抓住了乔桂林理事长,这盘棋就活了,项目就成功了。

李崇厚 萧虹夫妇的青海情

李崇厚先生祖籍山东,已80多岁啦,萧虹教授祖籍江西,也接近80岁了。他二位曾在美国留学,后在香港工作。1971年从香港迁往澳大利亚悉尼居住,育有一儿三女,衣食无愁,享受着天伦之乐。大约是2003年初冬的一天,得知我一位在中国社科院搞格萨尔研究的大学同学杨恩洪来青海,我就邀请其一起吃个饭,喝个茶。几十年没见面好好聊聊,杨提出她还有两位朋友也来行吗?我说当然可以。于是萧虹教授也参加了。她在悉尼大学当教授,研究妇女工作。交谈间,萧教授提出,她想见见西路军老红军中的女战士,能否帮助找2—3人。我说现在在世的不多了,尽量找找吧。我便通过优抚安置局在西宁找了2人,她进行了采访。我顺便介绍太阳灶在农村很受欢迎,她当教授的桃李遍天下,学生中干什么的都有,不缺企业家、慈善家,如果有人愿意捐一些太阳灶那再好不过了。以后我请人做了一个小模型,通过邮局寄往澳大利亚,可被上海海关给退了回来,说不知是什么东西,不能出国。白浪费了几百元邮费。其后李、萧夫妇捐了20台太阳灶的款,当天他们又前往平安古城乡参加了发放仪式,李先生还高兴地讲了几句话。当天在发放户中又碰到一名西路红军女战士,萧教授抓住机遇又高兴的聊了半天。

李先生、萧教授生活在国外,挣钱在境外,但他们的中国心始终没有变。2006年春节后,我被他二人邀请到澳大利亚住了14天,来去费用和吃住全部他们承担。有一次我同李先生闲聊中问他:李先生,如果中国和澳大利亚踢足球,您希望谁家胜?他毫不犹豫的说:当然是中国啦。我又问:如果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呢?他说:那就希望澳大利亚胜了。多么可贵的赤子心啊!

他二人多次到青海,我带他们去过贵德,看过温泉;进过老西路红军战士家,他们当场送给老红军2000元钱;去过格尔木,欣赏过万丈盐桥;观看过布哈河中逆水而上的湟鱼群;在天峻县的帐篷里吃过牧民羊肉手抓和灌肠;骑骡子上孟达天池,领略了高原天池的无穷魅力;进过撒拉族农家,品尝了撒拉艳姑制作的美食。李先生答应帮助建一所学校,我将他带到前河乡丰一学校,当见到12间平房檩子折断,屋面上脸盆大的窟窿,墙皮大部分脱落的场景后,李先生当即决定全部拆除后盖新房。我又领他去几公里外的丰二学校,教室是刚建不久的二层小楼,是日本大使馆资助的项目,花了30多万元。看到小楼房后李先生提出:“我们也要修楼房,围墙新砌,大门新做,桌凳换新的”。为丰一学校的改建,他们自己捐了25万元,又动员香港许锦基金会捐了10万元,县教育局配套5万元,用40万元修444平米楼房一栋,修红砖围墙300米,双扇铁大门一个,制作学生桌凳30套,还将8间原来较好的教室改建成教师宿舍。学校建成的竣工典礼上,李先生和其小女李丰致参加,对工程极为满意。他对协会负责人说,我们只是给了一点钱,没想到你们把事情办得这么好,真是不容易啊!后来他们还捐款给天峻县民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捐款改造了官亭镇的自来水系统,捐款20多万元给多巴、大华等12个敬老院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捐款购买太阳灶近2000台,使2000户贫困家庭使用上了节能环保实用的太阳灶。最近又是全家总动员募款,拟给青海部分农牧区妇女免费体检。为了感谢李、萧夫妇对青海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们送锦旗一面,内容是“德高如昆仑雄峰、情深似西海碧波”,又请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张玉亮先生专门写了一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字画。我们衷心祝愿二老健康长寿,扎西德勒!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 微博推荐